台灣立法僵局-民主的困境 20240512

評論:台灣立法僵局-民主的困境

張朝旭 2024/05/12

建國科技大學副教授兼民調中心主任

「面對三黨對立的格局,台灣立法院的政治戲劇不僅僅是關於政策,更是關於民主靈魂的一場爭戰。」這句話概括了當前台灣政治景觀的緊迫感和重要性,這種場景讓人想起全球範圍內民主搖搖欲墜的時代。

台灣的政治場面一直充滿活力,但最近的發展凸顯了特別的摩擦。民主進步黨(DPP),儘管掌控了政府,仍不斷受到控制立法機構的反對黨的制約,結果呢?全台的停滯感是顯而易見的-立法僵局正在威脅民主基礎。

民進黨的策略被一些人認為是一種防守姿態,著重於保護民主規範而不是進行大膽的政策變革。這在他們面對立法失敗時的反應中尤為明顯,該黨強調儘管有這些挫折,仍致力於民主過程。新內閣上任後的三個動蕩月份,承諾轉向更主動的立場。民進黨計劃與51名黨派立法者和31名內閣成員組成「八二戰隊」,旨在對抗反對黨的「六二聯盟」,在立法領域採取更具動態的方法。

然而,這種朝向更積極立法策略的轉變引發了幾個問題。這種策略轉變是否能恢復台灣民主的功能,或者會導致進一步的兩極分化?反對黨,主要是國民黨(KMT)和民眾黨(TPP),一直善於阻擋民進黨的提議,他們認為需要防止台灣「港化」。他們辯稱,民進黨的立法失敗反映了與台灣廣大民眾的脫節,後者對政府控制增加感到警惕,這讓香港的民主空間逐漸消逝。

在台灣持續的立法衝突中,核心問題圍繞著民主進步黨(DPP)對他們所認為的幾項有爭議的政策的法案,包括親中法案,錢坑法案,例如傅崐萁領銜提案的花東建設特別條例,三是違憲法案,四是亂政法案,像是胡亂分配中央地方預算的財劃法,強烈批評這些提案,將其中一些標籤為違憲。他們辯稱,某些法律傾向於加強與中國的關係,這與台灣目前的政治立場相悖。其他受到批評的提案涉及需要大量財政投入的大型項目,反對黨認為這些計劃過於昂貴且可能導致資源浪費。此外,反對黨有效地利用這些問題來描繪民進黨在財政上的不負責任。這種批評與廣大公眾對政府經濟管理的擔憂相契合。許多台灣公民越來越關注政府如何管理公共資金,尤其是在經濟挑戰的背景下。反對黨對民進黨的財政失誤的焦點與選民產生了共鳴,使得民進黨在應對這些立法障礙時承受了額外的壓力。

然而,這不僅僅是關於政策,也關於觀感。TPP儘管是一個較小的派系,但強調其作為政治中的理性和平衡力量的角色。他們將自己定位為一個關鍵的少數派,目的是確保立法決策與財政和法律謹慎相符。這一立場,雖然表面上是溫和的,但在塑造公眾對民進黨的看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民進黨常被描繪為未能從多數派轉向更多合作的立法態度。

隨著台灣站在這個十字路口,這些政治操縱的重要性超出了地方治理的範疇。政治穩定和民主完整性不僅對其公民至關重要,對於區域安全和全球經濟利益也至關重要。台灣如何應對這些動盪的局面將向外界發送一個關於民主機構在內部糾紛和外部壓力面前的韌性的強烈信息。

總之,當前的立法會期不僅僅是一系列政治失敗或勝利的故事。這是對台灣民主機構強度的試金石。隨著民進黨和其反對黨警惕地相互對峙,這場政治舞蹈的結果將決定台灣民主的發展軌跡-這是全球任何關心民主治理穩定性的人都應關注的舞台劇。

(註: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非關本校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