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賴清德的兩岸棋局-微妙的平衡行動20240514
評論:賴清德的兩岸棋局-微妙的平衡鋼索
張朝旭 2024/05/14
建國科技大學副教授兼民調中心主任
「當台灣站在未來的十字路口,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低調承諾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一個務實可能帶來和平的時代」,這反映了彌漫在台北的謹慎樂觀情緒。
即將就任總統的賴清德,為台灣最迫切且長期存在的問題:與中國的關係,勾勒出一個細膩的藍圖。賴以穩定的手法,將其前任蔡英文的堅定國防政策與對北京伸出的新鮮、務實的橄欖枝相結合。這種雙重策略,一方面保持堅強的防禦姿態,一方面對兩岸關係採取和解的調性,反映出台灣必須巧妙應對的地緣政治緊繩。
即將到來的520就職典禮,似乎更多的是為了為一場複雜的政治舞蹈搭建舞台,而不是進行宏大的宣言。賴提倡同理心和理解,他希望這些原則能支撐在有關1992共識和一中原則等爭議性問題達成共識之前的關係逐漸解凍。他計畫的方法是在旅遊等看似較不具爭議性的領域搭建橋樑,培養海峽兩岸互動的春天般的新生。
賴對兩岸交流的務實主義方法表明了從對抗轉向對話的策略轉變,旨在解開長期存在的政治糾結。通過推廣公平互利的交流,他設想一個雙方可以在沒有立即解決最深層爭議的壓力下探索共同點的可能性。
這種策略借鑒了台灣和中國領導人過去的互動,包括前總統馬英九與習近平的細膩接觸。習近平的言論,表面上是對台灣領導層和國際觀察者說的,暗示了可能的和解,表明賴的謹慎回應可能為未來更實質性的對話鋪路。
此外,習近平公開邀請台灣人「多來大陸走走」後,隨後的相互姿態由台灣海基會亮相,凸顯了兩岸對話可能的軟化邊緣。這一演變中的敘事表明,雙方可能正在向更開放和建設性的互動邁進,培養一個可以隨時間積累政治善意的環境。
然而,賴的真正考驗將在於這些姿態在國內外的接受程度。隨著他準備在就職演說中更全面地闡述自己的願景,重任在於他如何平衡保持台灣主權和進行有意義的外交的行為,這可能會重新塑造台灣的國際地位。
他的兩岸政策不僅體現在堅定的國防姿態上,更展現在尋求務實對話與合作的策略中。以下是一些關鍵的數據支持以上觀點:
- 國防預算:在蔡英文政府期間,台灣的國防預算顯著增加。2021年,台灣的國防預算達到新台幣4534億元(約合162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10.2%。這反映了台灣面對來自中國越來越大的軍事壓力,強化自我防衛的決心。
- 經濟聯繫:儘管政治緊張,台灣和中國之間有著重大的經濟相互依存性。2021年,包括香港在內的台灣與中國的貿易總額達到創紀錄的3283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26.7%。這一數據強調了賴清德領導下,平衡安全考量與經濟現實的重要性。
- 旅遊和人民交流:在COVID-19疫情之前,中國遊客是台灣旅遊業的重要收入來源。2019年,超過270萬中國遊客訪問了台灣。重啟和提升旅遊可能成為賴清德領導下改善兩岸關係的一個實際領域。
- 軍事準備:根據國際戰略研究所2021年的《軍事平衡報告》,台灣積極升級其軍事能力,包括在新型戰鬥機、潛艇和導彈系統上的重大投資。這種準備是台灣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旨在確保防禦的同時促進對話的穩定環境。
這些數字說明了管理台灣與中國關係所需的多方位策略。賴清德的政策可能會繼續在這些複雜的水域中導航,通過加強台灣的防禦能力,同時也尋求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途徑,作為柔性外交的一部分。
其實,上述的這些新措施或作為,既可以拉近兩岸人民生活習慣與價值觀的差異距離,又可以進一步消弭雙方的政治敵對意識與相互仇視的政治心態,對兩岸的融合發展絕對會有相當程度的正面幫助,同時,也為兩岸的執政當局創造逐步和解的政治氛圍及操作空間,又何必各自再拘泥於彼此的意識型態差異以及政治共識爭議尚未解決而停滯不前呢?
這不是在給民進黨政府做政績,也不是在為共產黨爭取台灣民心向背在做政治鋪墊,而是以兩岸人民為本、蒼生為念的千秋百年大計!原本兩岸的執政當局都不該以本位主義來橫加阻攔,或者是用政治對抗的錯誤心態來恣意杯葛,唯有共同負責任地為兩岸人民開創更多的新局,更多的生存福祉發展,才能真正贏得民心的支持與肯定,則兩岸的政治困境與僵局又有何不能解開的呢?
總之,賴清德在兩岸棋局上的早期布局顯示,他既是一位務實主義者,也是一位愛國者。透過編織一個既尊重台灣防衛需求又培養對話氛圍的策略,賴正在塑造一個希望的宣言,「一個不僅旨在維持現狀,而且尋求突破的論述」。
(註: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非關本校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