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中國的AI革命DeepSeek是技術突破還是市場炒作?

中國的AI革命DeepSeek是技術突破還是市場炒作?

張朝旭 經營管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服務與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 2025/02/01 

"一家中國初創企業利用較低技術水平的晶片打造了一款低成本AI模型。如果你以為AI競賽已經達到了極限,那麼中國的DeepSeek可能正準備改變這場比賽的規則。這家公司推出了一款標榜低成本、高效能的AI模型,聲稱即便不依賴最先進的晶片,也能實現與OpenAI等國際巨頭相媲美的推理能力。這一消息震動了市場,甚至引發了Nvidia股價的暴跌。但這究竟是真正的技術突破,還是又一次被市場炒作的泡沫? 仔細審視DeepSeek的技術細節,我們發現,現實遠比新聞標題所描述的更加複雜。

當中國初創企業DeepSeek宣布以低成本、高效能的方式訓練AI模型,並推出類ChatGPT的應用時,市場震動了。這不僅讓矽谷的技術專家重新審視AI競賽的可能路徑,更導致Nvidia股價單日暴跌17%,市值蒸發數千億美元。美國投資者開始質疑,過去對高端AI基礎設施的押注是否真的穩固?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AI技術已經突破西方科技封鎖,甚至可能改寫這場競爭的遊戲規則?但在狂熱的市場情緒背後,我們需要問:DeepSeek的技術是否真如傳言所說,是一場革命性的突破,還是被市場過度炒作的泡沫?

DeepSeek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在於,它不是依賴最先進的Nvidia H100晶片,而是透過演算法優化與低成本運算來提升模型效能。這種方法確實符合中國現有的半導體條件,畢竟美國的晶片出口管制已限制了中國企業獲取最尖端的AI運算資源。然而,DeepSeek的技術是否真的能夠匹敵OpenAIAnthropic等美國巨頭?我們仍需審慎看待。DeepSeek-R1-Zero模型強調「僅靠強化學習(RL),無需監督學習(SFT)」即可提升推理能力,這是個大膽的主張。但技術細節顯示,它的測試方法仍存在不透明之處,例如:

  • 數據透明度問題:DeepSeek使用的「冷啟動數據(Cold-Start Data)」究竟來自何處?是否與測試基準(Benchmarks)有重疊?如果測試數據本身已經對應到訓練數據,那麼模型的「高效能」可能只是數據污染的結果,而非真正的技術突破。
  • 拒絕採樣技術(Rejection Sampling):DeepSeek的測試方式可能經過篩選,以確保結果在公開數據集上表現良好,但這與實際應用的效果可能有所落差。在真實世界的場景下,AI的推理能力是否穩定仍需進一步驗證。
  • 是否真的降低AI運算門檻? DeepSeek雖然強調其技術不依賴昂貴的高端晶片,但有報導指出中國企業早已囤積大量Nvidia晶片,甚至可能透過第三方管道獲取更先進的運算資源。如果這些因素未被公開討論,那麼DeepSeek所謂的「低成本」優勢可能只是表象。

換句話說,DeepSeek是否真的突破了技術瓶頸,還是透過不同的演算法與計算方式來營造「突破性」的市場敘事?這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華爾街的恐慌:投資者反應過度了嗎?

2025127日,Nvidia股價暴跌,不僅讓市場重新審視AI股的估值,甚至引發了對AI基礎設施商業模式的質疑。DeepSeek的成功是否意味著,未來AI的開發不再需要昂貴的運算資源?如果如此,那麼像Nvidia這類公司所掌控的AI產業鏈條,可能正在失去壟斷優勢。然而,一些分析師認為,這種擔憂可能過於誇大:

  • AI的「Jevons悖論」效應,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強調,當AI變得更便宜、更有效率時,它的應用將會更廣泛,反而會推動AI基礎設施的需求。也就是說,DeepSeek的模式或許不會削弱Nvidia的市場,而是加速AI的普及,使更多企業能夠負擔AI應用。
  • 短期市場恐慌 vs. 長期技術趨勢:像DeepSeek這樣的技術突破是否能在大規模商業應用中證明其穩定性,仍需要時間觀察。過去也有許多初創企業在市場上引發短期狂熱,但最終未能真正顛覆產業格局。

此外,美國的AI政策也可能影響這場競賽的走向。隨著美國政府強化AI基礎建設,例如「Stargate計畫」準備投入千億美元來建立下一代AI數據中心,西方企業仍然擁有資金與技術優勢。DeepSeek的出現,或許會促使美國加快AI戰略投資,但它是否足以挑戰矽谷的領導地位,仍然有待時間檢驗。

AI競爭的新局面:技術競賽,還是治理競賽?

DeepSeek的影響不僅限於技術層面,它更涉及全球AI治理的議題。

  • 資訊審查與AI治理:測試顯示,DeepSeekAI在敏感話題上(如台灣問題、天安門事件)會選擇規避或符合中國政府敘事,這使得外界擔憂,如果DeepSeek在國際市場擴張,是否會將中國的資訊審查模式輸出到全球?
  • AI政策與國際關係:美國政府已經對DeepSeek的應用提出警告,美國海軍甚至明確禁止軍方人員使用DeepSeekAI工具,擔心機密數據可能洩露。這意味著,AI不僅是一場技術競爭,更涉及國際安全與資訊主權的較量。

矽谷的科技領袖,如OpenAI CEO Sam Altman,已經開始強調邁向AGI(通用人工智慧)的重要性,以鞏固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如果DeepSeek能夠持續推進其技術,AI競賽的焦點可能將從「運算能力」轉向「如何更高效地運用AI」,這將影響未來AI的發展模式。

結論:DeepSeek能否真正撼動AI產業?

DeepSeek的出現,無疑讓世界看到了中國AI技術的潛力,也提醒我們,不要輕信市場上的「革命性突破」敘事。如果DeepSeek的技術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並真正應用於大規模場景,那麼這可能標誌著AI產業的一場變革。但如果它的推理能力被誇大、數據透明度存疑,那麼這場風波可能只是短暫的市場現象。無論結果如何,DeepSeek的影響已經超越了技術層面,它改變了投資者對AI未來的想像,也推動了全球AI治理的辯論。在這場競賽中,西方企業已經無法再掉以輕心,DeepSeek是否真的能成為OpenAI的挑戰者,還是僅僅是一個市場話題,我們還需拭目以待。(註: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非關本校立場。)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