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大巨蛋:願景與挑戰並存的經營管理課題
彰化大巨蛋:願景與挑戰並存的經營管理課題 張朝旭 2025/02/23 建國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服務與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
台北大巨蛋的成功經驗:彰化能複製嗎? 台北大巨蛋自啟用以來,創造了驚人的經濟效益。2023年,周杰倫的4場演唱會帶來17億元消費效益,而張惠妹的5場演唱會更創造23億元經濟產值。總計140萬人次進場觀賞棒球賽事,為台北創造高達47億元的消費。這些數字證明大型場館確實具備帶動城市經濟的潛力。然而,彰化能否複製這樣的成功?彰化雖有128萬人口,位居全台人口大縣之一,交通上也具備國道1號、3號及台鐵彰化站等優勢。然而,相較於首都台北,彰化在國際能見度、藝文資源及大型活動舉辦經驗上仍有落差。若無法持續引進具吸引力的國際賽事或演唱會,恐怕難以維持大巨蛋的高稼動率(Activation)。需求端的精準掌握,是計畫成敗的第一道關鍵門檻。 營運模式的抉擇:公私協力是關鍵 台北大巨蛋採用BOT(建造-營運-移轉)模式,讓政府能降低財務風險,同時引進民間企業的資金與專業。然而,彰化大巨蛋是否具備相同的投資吸引力?在地方財政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透過創新的營運模式來平衡風險與收益,是必須審慎考量的問題。我建議彰化縣政府在規劃初期即可引入產官學合作機制,讓企業、學界及政府共同參與計畫評估與執行。結合彰化在車輛零組件(473家廠商,佔全國近三成)、自行車零組件(212家,佔全國34%)及水五金產業(產值500億元)等多元產業,透過產業展覽或運動科技主題活動,打造具地方特色的場館品牌。 區域經濟整合:創造彰化獨特的競爭力 大巨蛋若想在彰化發揮最大效益,必須與地方產業緊密結合。台北大巨蛋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其與周邊商圈、觀光資源的聯動。彰化可借鏡這一模式,結合鹿港的觀光文化資源、社頭織襪產業以及彰南花卉園區的創意農業發展。透過結合在地文化與現代休閒娛樂,彰化大巨蛋不僅是體育賽事場館,更能成為推廣在地品牌、促進區域經濟的多功能平台。 基礎建設與長期營運:避免成為蚊子館的策略 彰化大巨蛋若要成功,交通便利性與基礎建設至關重要。王惠美縣長已指出,場館周邊交通條件優異,但如何提升周邊配套設施,例如住宿、餐飲及休閒設施的品質,將是吸引外來人口的重要因素。此外,長期營運規劃亦是成功的關鍵。例如,可考慮定期舉辦結合地方產業特色的國際論壇或大型展覽,以維持場館的活躍度與經濟效益。 結語:審慎樂觀、逐步實現願景 彰化大巨蛋計畫無疑為地方經濟注入了新的想像空間。它有潛力成為彰化的經濟引擎,帶動城市升級與產業轉型。然而,這一宏偉藍圖的實現並非一蹴可幾,必須在需求、市場定位、營運模式及區域整合等方面進行全盤考量。唯有如此,彰化才有機會在「台北一顆蛋、彰化一顆蛋」的願景下,真正孵出一座為地方帶來榮景的大巨蛋。(註: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非關本校立場。) |